<pre id="4xgco"><ruby id="4xgco"><track id="4xgco"></track></ruby></pre>

    <video id="4xgco"></video>
  1. <li id="4xgco"><blockquote id="4xgco"><dd id="4xgco"></dd></blockquote></li>

  2. <sub id="4xgco"></sub>

    <pre id="4xgco"></pre>
    <strike id="4xgco"></strike>
      <button id="4xgco"></button><output id="4xgco"><big id="4xgco"></big></output>
      <i id="4xgco"><address id="4xgco"></address></i>
      <ol id="4xgco"></ol>
      首頁 > 債市 > 正文

      【財經分析】外資持有美債中止“三連漲” 前三大海外“債主”同時減倉

      新華財經|2023年11月17日
      閱讀量:

      近年來美債供求關系已經逐漸出現系統性轉變。聯邦政府赤字率的中樞明顯抬升,高額負擔令美聯儲或難成為美債邊際購買者。在期限利差倒掛、收益率不斷高企的背景下,逆全球化伴隨著“去美元化”,海外投資者配置美債的需求或將趨于下行。

      新華財經北京11月17日電(王菁)美國財政部當地時間周四(11月16日)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(TIC)顯示,2023年9月,海外投資者(以下簡稱“外資”)持有美債總規模環比減少1016億美元至76054億美元。美債前三大海外“債主”同步減持,日本、中國大陸、英國當月所持美債規模分別縮減285億美元、273億美元和292億美元,持倉量降至10877億美元、7781億美元和6689億美元。

      多方面數據顯示,美國勞動力供給已經缺乏彈性,未來勞動力均衡化只能依靠壓制需求來實現。同時,“去通脹”任務進入第二階段,即供給修復明顯放緩,必須依賴于需求的收縮以繼續壓低通脹中樞。業內觀點稱,美聯儲已行至“三岔路口”,較難兼顧“去通脹”、經濟軟著陸和金融穩定,后續美元資產大概率將持續承壓。

      實際上,近年來美債供求關系已經逐漸出現系統性轉變。供給方面,聯邦政府赤字率的中樞明顯抬升;需求方面,高額負擔令美聯儲或難成為美債的邊際購買者。在期限利差倒掛、收益率不斷高企和股債相關性由負轉正的背景下,銀行、養老金等機構投資者配置長端美債的需求走弱;同時,逆全球化伴隨著“去美元化”,長期來看,海外投資者配置美債的需求或將趨于下行。

      外資持有美債中止“三連漲” 前三大海外“債主”罕見同時減倉

      美國財政部目前僅公布持有美債的前20位海外官方投資者持倉數據,9月份,有11個國家和地區選擇減持美債,占比為55%,海外投資者累計減倉幅度為1016億美元。截至9月末,外資持有美債76054億美元,打破了此前連漲三個月的態勢,其中,有48.53%為各國/地區官方持有,而在官方持倉配比方面,中長期美債占比93.64%。

      具體來看,9月份,前十大美國海外“債主”減持居多,尤其罕見的是美債海外前三大官方持有者同步顯著減持,當月日本、中國大陸、英國當月所持美債規模分別縮減285億美元、273億美元和292億美元,持倉量降至10877億美元、7781億美元和6689億美元。此外,加拿大減持146億美元美債,排名跌落至第八位。

      275a1d11184045eb8245487dc6c8ebbe.png

      增持方面,總持倉排名第四位的盧森堡增持78億美元,為增幅最多,代表對沖基金興趣的開曼群島9月所持美債增加55億美元,至3148億美元,為連續第4個月增持;而比利時小幅增持3億美元至3170億美元。在前十大“債主”列表之外,沙特9月所持美債增加51億美元,至1171億美元。

      數據顯示,中國大陸連續第六個月拋售美債,持倉量進一步縮減至7781億美元,連續18個月持倉低于1萬億美元,同時連續4個月續刷2009年6月以來的近十四年新低,彼時之前的持債量低點為7764億美元。目前,中國大陸所持美債規模在2023年內累計縮減890億美元。

      據新華財經統計,中國大陸持有美債規模的歷史最高點為2013年11月,當時達到了13167億美元,相較于2013年的峰值,截至9月末,中國大陸已經累計減持約5386億美元美債,這反映了我國目前在優化外匯儲備結構和分散資產風險方面的努力。

      e47a080b12cf49f5a76949fa8697309a.png

      而作為美債第一大持有國,日本在9月份同步減倉,為近4個月內首度減持美債,脫離8月前值所創的總量高位,重返2023年3月份的持倉水平。數據顯示,當月其拋售285億美元美債,倉位回落至10877億美元?;仡櫄v史數據,日本投資者在2022年以來的多數時間選擇拋售美債資產,5月份曾一度減持304億美元美債。

      TIC報告還顯示,9月外國對美國跨境投資的TIC總流出額為674億美元,其中,外國私人部門的凈流出額為621億美元,外國官方部門的凈流出額為53億美元。海外對美國長期證券投資組合的總拋售額為17億美元,這與6月美國國會最終達成協議化解債務上限危機之后,海外的投資資金曾連續3個月回流美國資產市場的趨勢形成鮮明反差。

      美債收益率9月“節節攀升” 市場對美國經濟與政策不確定性“索取”更多風險溢價

      由于TIC數據的兩個月時滯性,參照數據發生時期的市場情況可以解釋數據變動。9月初,多項市場調查顯示,出于對銷售疲軟及經濟前景的擔憂,美國小企業樂觀情緒有所下降,長短端美債收益率倒掛程度不斷加深;9月20日,美聯儲公布利率決議,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(FOMC)決定維持利率區間在5.25%-5.50%,但暗示還將再次加息。美聯儲還在季度經濟展望中上調了今年的經濟、整體通脹和利率預測,就業市場將持續強勁。

      從市場表現來看,美國債券市場在9月經歷了震蕩上行的過程。數據顯示,10年期美債收益率出現三段抬升,月初從4.09%快速上行至4.3%附近,月中則突破4.4%關口,下旬時市場對于美國政府停擺危機、聯邦政府赤字規模持續擴大的擔憂升溫,伴隨著美聯儲官員不斷釋放鷹派言論,機構紛紛確認利率水平將長期維持在較高水平的前景,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舉上行至4.6%關口附近,當月漲幅約50BPs。

      6af0a07994474d9aaa70703762d10035.png

      貨幣政策脈絡來看,彼時,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尼爾·卡什卡利(Neel Kashkari)表示,如果貨幣緊縮行動沒有像美聯儲預期的那樣放緩經濟,那么可能不得不進一步加息。作為美聯儲的“鷹派”成員之一,卡什卡利今年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上擁有投票權,因此他的表態在地方聯儲官員中較有份量。

      卡什卡利還指出,“如果不得不長時間維持較高的利率,那就是因為經濟基本面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強勁,但‘飛輪’依然正在轉動?!彼a充稱, “這并不絕對意味著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更大,只是意味著我們需要較高的利率路徑才能打壓通脹率回落至2%?!?/p>

      對于后續美聯儲的政策方向,“新債王”岡拉克曾表示,“預計美國經濟明年會出現衰退,而美聯儲認為明年上半年可以進行降息?!?/p>

      從美債存量角度來看,過去數十年,債臺高筑已成為伴隨美國經濟的常態。美國政府在經濟衰退時期,習慣于通過不斷推高財政赤字和寬松銀根,延緩危機到來。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,美國債務規模占其GDP的比例到2052年將高達185%。另據美國債務鐘實時數據顯示,截至當地時間11月17日18時,美國債務規模已經達到33.73萬億美元。

      9ecc4664254246369547be30e263a622.png

      從交投角度來看,市場不少機構認為,放眼中長期時段,美債期限溢價趨于轉正,成為長端美債利率的拉動項。風險溢價方面,通脹中樞的上行或波動率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市場共識,大概率增加經濟和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,投資者要求的風險溢價也會相應提高。

      ?

      ?

      ?

      編輯:李奇涵

      ?

      ?

      免責聲明: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。任何情況下,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。如有問題,請聯系客服:400-6123115

      新華財經聲明:本文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投資建議。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
      傳播矩陣
      '); }
      支付成功!
      支付未成功